主要致力于铁路、公路、市政、机场、自然资源等领域地质灾病害勘察、设计及咨询等。服务内容涵盖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全过程技术咨询、地质病害专项技术咨询及边、滑坡稳定性评价、安全评价、技术方案审查等。
地质灾害防治专业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迎来了学术科研的顶峰,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滑坡专著《滑坡防治》,中国滑坡防治学科在此诞生!从早年开展山区路基病害,分析坍方滑坡生成原因和规律;探索路基及建筑物滑坡、沉陷整治措施、稳定性分析与地质勘探方法等研究,发展到今天,已形成集滑坡、高边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殊路基病害治理、特种工程,及岩土工程业务的科研、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监测、工后评价、科研产品、产业化等全链条业务,先后成功完成了三千余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也孕育出了一代代顶级人才。徐邦栋,中国滑坡学之父,业内尊称他为——“徐滑坡”,是中国滑坡治理理论与技术的奠基人,也是《滑坡防治》集大成者,为我国铁路运输安全和滑坡灾害防治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铁西北院培养了三代滑坡防治人才,学生更是星罗棋布,成为了诸多单位灾害防治的专家和骨干。王贡先,我国滑坡防治事业的奠基人,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滑坡防治事业,主持、参与和治理了近千起滑坡,均达到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效果,被业界尊称为滑坡“神医”。铁肩担道,自强不息。先后斩获重大奖项30余项,“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青藏铁路工程”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西北地区大型滑坡的监测预报”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率先研究和应用了“抗滑桩桩周技术”“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技术”“冻土地区热桩应用技术”“青藏铁路风火山多年冻土长期综合观测与工程实验研究”等,先后出版《滑坡分析与防治》《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科研成果论文集》等20余部专著,把我国滑坡预报水平推向了世界前沿,为国家防灾减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首次编写滑坡防治领域专业书籍《滑坡防治》(1973年);
首次实现大型滑坡精确监测预报,预报的1995年1月30日甘肃省永靖县黄茨大滑坡滑动时间与实际滑动时间仅相差22小时;
首次研究使用抗滑桩治理滑坡,1966年在成昆线甘洛二号滑坡治理中成功推导出挖孔抗滑桩设计计算公式;
首次研究使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治理滑坡;1988年在四川松藻煤矿滑坡治理中取得成功,节约工程造价近40%;
首次研究使用全埋式多锚点抗滑桩治理滑坡;2005年在北京戒台寺滑坡治理中取得成功,为治理超大型滑坡提供宝贵经验;
首次采用微型桩群进行滑坡应急抢险,2008年在重庆武水高速K41滑坡应急抢险工程中取得成功;
首次采用机械成孔抗滑桩治理滑坡,2014年在重庆奉溪高速杨家湾隧道进口滑坡治理中取得成功;
首个建立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滑坡机理模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