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矢志钻研隧道施工“前沿”技术——记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铁五局贵州公司黄百铁路项目总工程师陈发亚

来源: 时间:2024年08月29日 浏览次数: 打印
  七一前夕,国务院国资委党委隆重表彰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中铁五局贵州公司黄百铁路项目总工程师陈发亚被表彰为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这是他继感动交通年度十大人物、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奋斗成长施工一线
  2014年,还是“白净书生”模样的陈发亚来到中铁五局贵州公司织纳铁路项目,期待在黔中深山的“广阔工地”大展拳脚。
  然而现实给他上了“江湖第一课”。每天爬不完的百米高墩,写不完的技术方案,永远走在路的最前方,淋着雨,迎着雪,拥着土,熬着夜,扛起测量仪器,迎着朝阳出发,带着夕阳归来,很快“白净书生”变成“黑瘦小伙”。
  细心、好学、吃苦是陈发亚最大的特点。2019年7月,在浩吉铁路长轨精调测量中,由于白天40摄氏度的高温影响测量精度,测量工作只能在夜间进行。于是,他和同事把日子“倒着过”,白天睡觉晚上干活。
  要在一个月的黑夜中完成24公里的测量任务,车开不进去的地方,只能靠双脚行走,完成一组组数据的收集。“夜间测量视线太差,特别是在河水上方的桥梁上,一晚上不知道要被无数的蚊子叮咬多少回,又痒又痛让人简直无法入睡。”为了灭蚊,他们试着捡一大堆干草,在测量所在的地方烧起,这招“烈火驱蚊”果然管用。
  陈发亚善于在现场施工和技术方案的细枝末节里“找不同”,攻克了百米高墩、黄土隧道等多项技术难题。在汉广高速公路,他加强对临建工程规划比选,成本费用较同类项目降低2%左右;在黄百铁路,他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长大隧道顺层偏压安全施工技术研究”“长大隧道超欠挖控制施工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研究,运用“网格化、定量化、清单化”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强化技术交底、抓实现场管控,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安全优质。
    
担当攻坚海外工程
  2016年底,得知公司要参建中老铁路时,陈发亚和爱人杨应顺主动请缨,想在这条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标志性工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曾经,夫妻俩也徘徊挣扎退缩过。那时,女儿8个月,在四川老家由父母照看,尽孝和陪伴女儿成长将会成为一种奢望。所幸请战很快被批准,来不及犹豫,迅速背上行囊赶赴老挝。
  到达老挝工地,白天,他和团队扛着沉重的仪器和脚架,在施工区域内来回奔波,埋下了一个个控制桩位,记载下一串串准确数据;晚上还要将白天的数据复核整理,并绘制出一张张令人憧憬的未来蓝图。面对旱季烈日高温、雨季滂沱大雨及如影随形的毒蛇毒虫,他和同事把这当成是一次次冒险的考验。
  全长9020米的空琅村隧道,穿越5个大断层,被列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为方便随时处理各类突发情况,他就一直住在隧道口,几块砖头加一块木板,白天是他的办公桌,晚上是他的硬板床。
  他和同事开展光面爆破及初支平整度技术攻关,总结微台阶开挖工法,研发隧道二衬拱顶防脱空系统等,有效确保了施工安全,提高了工效。
  面对隧道内摄氏47度高温,通过引进制冰机、雾炮机、加强通风攻关等措施,有效降低洞内温度,改善作业环境。同时,又全面推广应用隧道二衬液位监控、自行式仰拱栈桥、超声波地质雷达等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技术,提前43天贯通空琅村隧道。
  同时,他积极传承和开展“传帮带”活动,向新入职员工传授专业知识和经验,激励青年员工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融入企业的创新发展中。
  
亲情激发前行动力
  回想老挝的奋斗时光,陈发亚内心满是自豪:妻子与他携手并进、伉俪情深,家人也给予许多的宽慰和鼓励……这些都是他奋力拼搏的动力。每每问候家里的情况,父母总是安慰他说:“家里很好,好好干!”这句平淡无奇的叮嘱,激励着他在异国他乡征途无畏、开路无阻。
  谈及家庭,陈发亚觉得有些亏欠,但更多的充满骄傲。“我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下班后和女儿视频。听到女儿甜甜地叫着‘爸爸’,所有的压力和烦恼都消散了。”陈发亚说。
  2021年12月3日,是陈发亚终生难忘的日子,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致辞中说到“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时,他顿时热泪盈眶:那是他参与修建的铁路,那是从他拼搏过的地方发出的列车!
(吴晓彭 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