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作者 : |来源 : |发布于 : 2022-07-04
6月27日,在中国中铁党委庆“七一”表彰大会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铁科研院风火山观测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命名为首批中国中铁“开路先锋”文化教育基地。首批中国中铁“开路先锋”文化教育基地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充分体现“开路先锋”文化理念;基础设施完善,教育资源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吸引力、感染力强;自身建设管理规范;在本单位、本行业、本系统有较大影响,能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
中铁科研院风火山观测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发挥爱党爱国爱企教育功能,激励广大干部职工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风火山观测站成立于1961年,为解决高原冻土难题修建青藏铁路而设立,是我国第一座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年值守的高原多年冻⼟定位观测站。60多年来,中铁西北院连续四代科研工作者坚守在海拔4700多米的生命禁区,传承发扬“以苦为荣,勇于创新,孜孜以求,献身科学”的风火山精神,顽强攻克高原冻土筑路及运营维护技术难题,书写了科技工作者战天斗地、征服自然、勇攀科技高峰、攻克技术难关的伟大壮举,在青藏高原上铸起了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曾被全国各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风火山精神也成为中国中铁“开路先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原总体海拔较⾼,⼴泛分布着多年冻⼟。在多年冻⼟区修筑铁路将⾯临冻胀和融沉这两⼤技术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起铁路路基变形,严重危及⾏⻋安全, 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了给⻘藏铁路的建设提供冻⼟试验研究的综合性基地,确保⻘藏铁路的顺利修建,在原铁道部的⼤⼒⽀持下,⻄北院在⻘藏⾼原多年冻⼟腹部地区⻛⽕⼭建⽴了我国第⼀座全年值守的冻⼟定位观测站,科研⼈员在此拉开了 60 余年战天⽃地、征服⾃然、勇攀科学⾼峰、攻克技术难关的序幕。
1974年科学大会战,风火山成为一座“帐篷城”
1974年科学大会战的风火山观测站修建路基
1961 年⻄北院建院伊始,在⻘藏⾼原⻛⽕⼭北麓建⽴了世界上唯⼀⼀座全年值守时间最⻓、观测项⽬最多、取得观测数据最完整的⾼原多年冻⼟定位观测站。为解决⾼原冻⼟地区筑路技术三⼤世界性难题——多年冻⼟、⾼寒缺氧、⽣态脆弱,⼏代科技⼯作者挑战⽣命极限,在⻛⽕⼭及相邻多年冻⼟区开展了铁路路基、桥涵、房屋及给排⽔实体⼯程等试验研究,并进⾏了系统的跟踪观测与防护效果分析研究。⾸次研究成功多年冻⼟区热棒技术,主持编写的第⼀部《⻘藏⾼原多年冻⼟区铁路勘测设计细则》,为⻘藏铁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 2000 年共取得了 1200 多万个观测数据、29 项科研成果,为国家决策修建⻘藏铁路提供了技术⽀撑, 为建设⼀流⾼原铁路提供了专家⽀撑。2001 年⾄ 2006 年,在⻘藏铁路建设的 5 年间,⻄北院充分发挥科研主⼒军作⽤,为建设⼀流⾼原铁路提供了技术⽀持。受铁道部、⻘藏公司委托举办四期培训班,先后为参建单位培训了 2000 余名技术⼈员,中铁⻄北院派出的多名研究⼈员和⼯程技术⼈员,在⻘藏铁路建设的不同部⻔发挥了关键性作⽤。
⻘藏铁路正式通⻋运营后,⻄北院继续以⻛⽕⼭观测站为依托,按照⻘藏铁路冻⼟区⻓期观测⽅案系统的要求,继续坚持科学观测、科学研究,⽬前为⽌,⼜测取了1400 余万个观测数据,为⻘藏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将其作为⻄北院为之奋⽃的终身事业始终坚持下去。
⻛⽕⼭冻⼟定位观测站主要进⾏⽓象、多年冻⼟地温与热流量、多年冻⼟活动层⽔分、冻⼟试验路基地温及新型热棒制冷效果等项⽬的观测研究,从建站⾄今已经连续积累了⼏千万个观测数据,为⻘藏⾼原多年冻⼟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持。基于此,我院冻⼟科研⼈员对多年冻⼟的基本性质和变化特征进⾏⻓期、系统、多⽅位的研究,破解了⾼原冻⼟的筑路难题,为决策⻘藏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 并为建设⻘藏铁路提供了技术⽀持。⻛⽕⼭冻⼟定位观测站得到了国家和原铁道领导的⾼度重视,研究团队也因此曾荣获全国五⼀劳动奖状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4年,风火山观测站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06年,风火山观测站所在格尔木党支部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本网站版权归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15009224号 技术支持: 影响力科技